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综合资讯

广东布局信息产业强力助跑GDP

发布时间:2019-01-05 浏览次数:49

广东布局信息产业强力助跑GDP

——液晶电视集成制造、有机发光显示(OLED)产业、数字家庭产业等一批重大专项,即将迅速发力

 

  “广东要把发展信息产业作为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一面旗帜,大胆开拓。”副省长佟星在昨天的全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一番话,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

  知情人士称,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东已经在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领域,低调启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产业布局。甚至有评价称,2008年是广东电子信息产业新一轮谋篇布局的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液晶电视集成制造、有机发光显示(OLED)产业、薄膜太阳能产业、数字家庭产业、电子商务等一批重大专项,即将在广东迅速发力。

  事实上,这样的产业布局也被广东高层寄托了很高的期望,因为“电子信息产业最有希望率先成为广东化危为机的产业,成为拉动珠三角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推广“南海机型”的标本意义

 

  最近由于财政推动液晶电视等家电下乡在全国启动,使得广东的“南海机型”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因为,2月1日国家启动的“家电下乡”15个一线彩电品牌企业的产品全部使用了“南海机型”。

  记者也注意到,昨天公布的广东省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作要点显示,广东将联合推广“南海机型”。

  这项工作的具体做法是,加强内外资联手、产学研合作,办好广东平板显示产业技术研究院。所谓液晶电视集成制造,即促进省内液晶电视产业链垂直整合,加快液晶电视产业和创新资源聚集。

  开发“南海机型”是引进南海奇美模组项目时,奇美电子与省信息产业厅达成的共识:与省内电视机品牌联合抬高“微笑曲线”。迄今已经开发了四代“南海机型”。

  早前曾有人指,作为全国信息产业大省的广东,2005年全省进口各种液晶显示板就达10亿片,耗费85亿美元,长此以往,广东彩电业俨然一个下游组装车间。

  集成制造“南海机型”液晶电视机,为本土企业提供了自主创新的机会。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产业协作方式,目前已降低制造成本20%,产品价值链中本土化比重由15%上升到50%。

  因此,“南海机型”的标本意义,不仅在于广东彩电制造业升级,更在于证明了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提出的十项惠台政策措施中第七项“携手促进平板显示产业发展”是现实可行的。

  “这样去理解推广‘南海机型’模式的标本意义,就更重要了。”一位业内人士直言。

  “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到2012年,液晶电视价值链中本地产值比重由目前的50%上升到70%,其关键环节,就是液晶电视面板项目。”广东省信息产业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广东已成为全球*液晶电视模组制造基地。2008年液晶电视产量达2100万台,增长56% ,占全国比重超过50%,为全省信息产业实现17.6%的增速做出了突出贡献。

 

  “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借力高端引进

 

  相比“南海机型”模式的推广,加快引进面板,对于广东来说其实更为迫切。

  昨天的全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在谈到广东在寻找新兴高增长产业时,明确指出了,2009年要力争引进7.5代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

  据透露,广东高层一直非常关注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引进,还专门设立了“省平板显示产业专项资金”。这对于广东这个家电制造大省健全液晶电视产业链、奠定自身未来高端产业布局至关重要。

  事实上,广东确实已经提出了“将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为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研发制造基地”的目标。

  据广东省信息产业厅透露,广东正在制定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

  初步设想是,广东将实施平板产业、半导体发光等重大工程,还将大力发展3G产业、数字家庭等高增长行业,重点建设落户广东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下一步,我们要提前做好项目组织的准备工作,围绕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按照建设一批、上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在全省范围组织、谋划一批电子信息重点项目。”

 

  广东寄望电子信息产业助跑GDP

 

  广东省属企业广晟公司因其早期布局的数码DRA数字音频和TD 射频芯片等高端研发上获得突破,引起全球业界关注。“广东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加快布局、加大研发投入,将为这一轮经济发展寻找到真正增长点。”广晟公司在昨天会议过后这样表示。

  事实已经证明如此。根据最新统计显示,2008年,广东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10.6亿元,占全省工业的18.4%,占全国的1/3,同比增长17.6%,高于全省工业增速4.8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4.8%。可见,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2008年广东工业增速实现12.8%的支柱力量。

  广东已初步确定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8.5%、工业增加值增长10%。有关专家分析,要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测算,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须增长12.5%左右。

  “电子信息产业真正要推动经济发展,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面取得明显实效。”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厅长温国辉告诉记者。

  记者也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广东正在争取将珠三角列为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同时,广东也将支持广州建设国家“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市,选择佛山顺德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南方日报谢思佳)


广东布局信息产业强力助跑GDP

——液晶电视集成制造、有机发光显示(OLED)产业、数字家庭产业等一批重大专项,即将迅速发力

 

  “广东要把发展信息产业作为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一面旗帜,大胆开拓。”副省长佟星在昨天的全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一番话,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

  知情人士称,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东已经在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领域,低调启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产业布局。甚至有评价称,2008年是广东电子信息产业新一轮谋篇布局的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液晶电视集成制造、有机发光显示(OLED)产业、薄膜太阳能产业、数字家庭产业、电子商务等一批重大专项,即将在广东迅速发力。

  事实上,这样的产业布局也被广东高层寄托了很高的期望,因为“电子信息产业最有希望率先成为广东化危为机的产业,成为拉动珠三角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推广“南海机型”的标本意义

 

  最近由于财政推动液晶电视等家电下乡在全国启动,使得广东的“南海机型”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因为,2月1日国家启动的“家电下乡”15个一线彩电品牌企业的产品全部使用了“南海机型”。

  记者也注意到,昨天公布的广东省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作要点显示,广东将联合推广“南海机型”。

  这项工作的具体做法是,加强内外资联手、产学研合作,办好广东平板显示产业技术研究院。所谓液晶电视集成制造,即促进省内液晶电视产业链垂直整合,加快液晶电视产业和创新资源聚集。

  开发“南海机型”是引进南海奇美模组项目时,奇美电子与省信息产业厅达成的共识:与省内电视机品牌联合抬高“微笑曲线”。迄今已经开发了四代“南海机型”。

  早前曾有人指,作为全国信息产业大省的广东,2005年全省进口各种液晶显示板就达10亿片,耗费85亿美元,长此以往,广东彩电业俨然一个下游组装车间。

  集成制造“南海机型”液晶电视机,为本土企业提供了自主创新的机会。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产业协作方式,目前已降低制造成本20%,产品价值链中本土化比重由15%上升到50%。

  因此,“南海机型”的标本意义,不仅在于广东彩电制造业升级,更在于证明了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提出的十项惠台政策措施中第七项“携手促进平板显示产业发展”是现实可行的。

  “这样去理解推广‘南海机型’模式的标本意义,就更重要了。”一位业内人士直言。

  “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到2012年,液晶电视价值链中本地产值比重由目前的50%上升到70%,其关键环节,就是液晶电视面板项目。”广东省信息产业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广东已成为全球*液晶电视模组制造基地。2008年液晶电视产量达2100万台,增长56% ,占全国比重超过50%,为全省信息产业实现17.6%的增速做出了突出贡献。

 

  “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借力高端引进

 

  相比“南海机型”模式的推广,加快引进面板,对于广东来说其实更为迫切。

  昨天的全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在谈到广东在寻找新兴高增长产业时,明确指出了,2009年要力争引进7.5代以上液晶面板生产线。

  据透露,广东高层一直非常关注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引进,还专门设立了“省平板显示产业专项资金”。这对于广东这个家电制造大省健全液晶电视产业链、奠定自身未来高端产业布局至关重要。

  事实上,广东确实已经提出了“将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为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研发制造基地”的目标。

  据广东省信息产业厅透露,广东正在制定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

  初步设想是,广东将实施平板产业、半导体发光等重大工程,还将大力发展3G产业、数字家庭等高增长行业,重点建设落户广东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下一步,我们要提前做好项目组织的准备工作,围绕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按照建设一批、上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在全省范围组织、谋划一批电子信息重点项目。”

 

  广东寄望电子信息产业助跑GDP

 

  广东省属企业广晟公司因其早期布局的数码DRA数字音频和TD 射频芯片等高端研发上获得突破,引起全球业界关注。“广东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加快布局、加大研发投入,将为这一轮经济发展寻找到真正增长点。”广晟公司在昨天会议过后这样表示。

  事实已经证明如此。根据最新统计显示,2008年,广东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10.6亿元,占全省工业的18.4%,占全国的1/3,同比增长17.6%,高于全省工业增速4.8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4.8%。可见,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2008年广东工业增速实现12.8%的支柱力量。

  广东已初步确定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8.5%、工业增加值增长10%。有关专家分析,要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测算,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须增长12.5%左右。

  “电子信息产业真正要推动经济发展,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面取得明显实效。”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厅长温国辉告诉记者。

  记者也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广东正在争取将珠三角列为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同时,广东也将支持广州建设国家“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市,选择佛山顺德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南方日报谢思佳)


相关链接

wechat微信扫描关注

qqQQ扫描加好友

QQ